凤帕题红,鹅笙吹雾。梦中哽咽天涯语。细篁幽籁独来时,玉鸦啼过南塘路。
一髻遥山,三春柳絮。十年閒事悤悤度。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
踏莎行。近现代。陈方恪。 凤帕题红,鹅笙吹雾。梦中哽咽天涯语。细篁幽籁独来时,玉鸦啼过南塘路。一髻遥山,三春柳絮。十年閒事悤悤度。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和尚石。明代。陈献章。 舟楫行天上,斜晖卷浪花。回流忽吞吐,鸣橹极呕哑。便可通星汉,还堪著钓槎。云根僧一个,疑我不袈裟。
初秋书怀。宋代。陆游。 二十年前已二毛,即日何恨鬓萧骚。孤灯自伴诗情苦,俗子从嫌醉眼高。烟外暮钟来远寺,雨余秋涨集空壕。思归更向文书嬾,此手惟堪把蟹螯。
瞿唐峡。宋代。陈谦。 庸蜀诸羌水,荆吴万里浑。不将崖约束,焉句壑崩奔。线引温汤浦,觞浮雪水源。槎程疑欲尽,西望气魂魂。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唐代。李廓。 金紫少年郎,绕街鞍马光。身从左中尉,官属右春坊。刬戴扬州帽,重熏异国香。垂鞭踏青草,来去杏园芳。追逐轻薄伴,闲游不著绯。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青楼无昼夜,歌舞歇时稀。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好胜耽长行,天明烛满楼。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乐奏曾无歇,杯巡不暂休。时时遥冷笑,怪客有春愁。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歌人踏月起,语燕卷帘飞。好妇惟相妒,倡楼不醉稀。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开琐通新客,教姬屈醉人。请歌牵白马,自舞踏红茵。时辈皆相许,平生不负身。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楼边听歌吹,帘外市钗花。乐眼从人闹,归心畏日斜。苍头来去报,饮伴到倡家。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