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何萋萋,十步五低迷。西湖女儿水,裙带作苏堤。
缅怀南渡年,中原血如水。庙堂和议成,湖上歌楼起。
覆车不在远,儿辈又寻踪。湖山资点缀,花柳竟青红。
男儿有朝气,勿为花草消。明发钱塘上,击楫迎江潮。
昔游四首 其二。近现代。王季思。 芳草何萋萋,十步五低迷。西湖女儿水,裙带作苏堤。缅怀南渡年,中原血如水。庙堂和议成,湖上歌楼起。覆车不在远,儿辈又寻踪。湖山资点缀,花柳竟青红。男儿有朝气,勿为花草消。明发钱塘上,击楫迎江潮。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麦叹。金朝。元好问。 借地乞麦种,徼倖今年秋。乞种尚云可,无丁复无牛。田主好事人,百色副所求。盻盻三百斛,宽我饥寒忧。我梦溱南川,平云绿油油。起来望河汉,旱火连东州。四月草不青,吾种良谩投。田间一太息,此岁何时周。向见田父言,此田本良畴。三岁废不治,种则当倍收。如何落吾手,羊年变鸡猴。身自是旱母,咄咄将谁尤。人满天地间,天岂独吾雠。正以赋分薄,所向因拙谋。不稼且不穑,取禾亦何繇。办作高敬通,恶雨将漂流。吾贫有滥觞,贤达未始羞。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焉知寄食饿,不取丞相侯。作诗以自广,时用商声讴。
和毛生瑞香。宋代。胡寅。 久雨妨园涉,奇芬待客吹。今朝搴翠幄,晴日丽繁枝。一一花相簇,翩翩蝶未知。薰篝蒙紫锦,香过每轻披。
苏学十题 其十 泮山。唐代。朱长文。 山形拱泮宫,林壑意无穷。自得千岩秀,无亏九仞功。光延东岭月,清转碧潭风。官冷真相称,婆娑一钓翁。
忆旧 其八。清代。缪公恩。 惭愧巴人只自吟,敢云白雪少知音。笑伊彭泽真多事,不设冰弦却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