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秋去客中情,转首光阴十岁经。学苦鍊成心下赤,愁多消却鬓边青。
眼前世事翻棋局,梦里家山忆画屏。何日归同林下友,笑谈书史有宁馨。
病中杂言五首 其五。元代。许衡。 春来秋去客中情,转首光阴十岁经。学苦鍊成心下赤,愁多消却鬓边青。眼前世事翻棋局,梦里家山忆画屏。何日归同林下友,笑谈书史有宁馨。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蜀府敬慎斋。明代。方孝孺。 天降大命,孔神而明。巍巍天位,匪德莫承。赫赫圣皇,天实子之。奄宅九有,丕冒四夷。百辟是临,兆民是使。何远弗绥,何悍弗靡。德威所加,孰不震惊。尚笃祗慎,以奉天明。矧惟哲王,有此大国。天子之祐,之宠之锡。君于西土,厥壤汪汪。乔岷大江,式固其疆。有臣有民,有邻有辅。外有戎羌,于徼于圉。匪格以诚,孰克潜孚。匪治以仁,疲羸曷苏。教之禦之,以恩以礼。攘之训之,威武岂弟。天有显任,举集王躬。惟克敬慎,乃宁家邦。惟圣天子,肇基百世。众建藩辅,以匡来裔。厥或罔恭,民亦罔从。厥或弗慎,下孰敢信。惟王迪德,懋昭大猷。日宣圣学,以祗天休。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视乎在服,有秩有伦。视乎在廷,纪法具陈。视乎禁卫,动有矩律。视乎郊圻,靡有怠逸。云孰致之,敬慎使然。惟克敬慎,乃罔有愆。惟尔今王,天子攸倚。四国攸喜,下民攸恃。王于斋宫,吉士祁祁。教言徐徐,温其有仪。跹跹黄发,忠嘉启告。直辞靡挠,不怒以笑。古昔格王,永有烈光。彼或慢肆,福禄靡常。王耽稽古,天下取则。宜其邦国,稽古惟王。邦国以康,㣧嗣用昌。天佑大明,藩辅多贤。宜于民人,于千万年。
虞美人(正宫)。宋代。周邦彦。 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舞腰歌版闲时按。一任傍人看。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去者日以疏。明代。郑学醇。 旷野独行迈,宿莽萋以腓。顾瞻宛与洛,第宅纷崔嵬。山川洵云美,久客当何为。岂无今所欢,不如故所知。顾为双黄鹄,奋翅俱高飞。
游杨氏园。唐代。王质。 幽芳秀阴似琅琊,三四牛鸣通浣花。少陵醉卧元不死,强请起来殊更佳。向来娟娟隔秋水,谁与为期同在此。德星分野到杨家,亦有致然非偶尔。萧萧骚骚诗韵寒,腷腷膊膊棋声乾。澎澎湃湃酒波卷,便便旋旋茶眼翻。是日成都极炎热,此堂阴风下浓雪。谈端天地不支吾,笔下龙蛇争撇挒。所恨江南在天末,隔天鸿雁难同飞。彭蠡洞庭隔烟水,他日岂不怀此时。他日安得如此时,杨家壁上更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