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始称峡,岸束江龃龉。
江势有往还,前山几茹吐。
两崖何所争,终古常相拒。
水石日夜戛,无所触而怒。
滟滪根孤危,悍流不能去。
立石如堵墙,中劈才一缕。
岸回不见江,舟行无乃迕。
舟过其隙中,乃知此其户。
还顾始自失,怃然警徒旅。
瞿唐。明代。钟惺。 至此始称峡,岸束江龃龉。江势有往还,前山几茹吐。两崖何所争,终古常相拒。水石日夜戛,无所触而怒。滟滪根孤危,悍流不能去。立石如堵墙,中劈才一缕。岸回不见江,舟行无乃迕。舟过其隙中,乃知此其户。还顾始自失,怃然警徒旅。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鹊桥仙。宋代。黄机。 薄情也见,多情也见,不似这番著相。如何容易买归舟,报南浦、桃花绿涨。随君无计,留君无计,赢得泪珠两行。夕阳明处一回头,有人在、高楼凝望。
送春。明代。郑真。 三月繁华一梦中,都将世事问东风。荒烟草映王刍绿,落日花开谢豹红。有酒乍闻瑶斝冽,无钱却怪锦囊空。相逢莫道青春过,好把春心待化工。
拟古·其一幽并重。南北朝。鲍照。 其一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其二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生事本澜漫,何用独精坚。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放驾息朝歌,提爵止中山。日夕登城隅,周回视洛川。街衢积冻草,城郭宿寒烟。繁华悉何在,宫阙久崩填。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别思匆匆,惜无计、得留君住。念此去、寒汀野渚,冰坚可渡。
几个归人残雪岸,一肩行李斜阳路。较春初、一倍泪痕多,如铅注。
满江红·六皆重过敝邑,水阻兼旬,游醮极欢,于其行也,赋此送之 其二。清代。陆震。 别思匆匆,惜无计、得留君住。念此去、寒汀野渚,冰坚可渡。几个归人残雪岸,一肩行李斜阳路。较春初、一倍泪痕多,如铅注。离别恨,都休诉。问后会,知何处。叹人生聚散,飘蓬落絮。风雨莫教魂梦隔,音书肯使鳞鸿误。更为余、传语到高堂,思尤苦。
赠樊秀才。元代。吴当。 忆昨承恩乞鉴湖,几回清梦谒神都。葡萄天马来边徼,粳稻云帆出越吴。旸谷吠晨惊蜀犬,神祠乘夜托城狐。龙钟卧病空筹策,万里云霄羽翮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