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寄汉阳陈广文。明代。童冀。 水西门外西州路,犹记津亭折柳枝。鸿雁一年无尺素,江湖两鬓各秋丝。三湘地控巴人国,八咏楼连婺女祠。闻道日来频在告,莫因乡土重怀思。
寄愁埋照月三弦,过隙沈沈井底天。谁道梦中犹识路,剧怜寒尽不知年。
渡江名士仍流寓,飞矢行人未解悬。枉爱苏端能数过,鸡鸣风雨浊醪前。
辛亥岁长至小寒节间罗四峰兄每从汉皋还菱湖楼居辄过敝寓留连置酒不减杜甫之于苏端也。清代。顾印愚。 寄愁埋照月三弦,过隙沈沈井底天。谁道梦中犹识路,剧怜寒尽不知年。渡江名士仍流寓,飞矢行人未解悬。枉爱苏端能数过,鸡鸣风雨浊醪前。
踏莎行(九日西山)。宋代。高观国。 水减堤痕,秋生屐齿。瘦筇唤起登高意。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怀古风流,悲秋情味。紫萸劝入旗亭醉。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
九月九 其四。宋代。徐积。 桓家宾客正寻山,刘子藏身尽日閒。忽为著书惊晚节,更因把菊觉衰颜。白衣来缓思沽酒,绣岭登高梦入关。最好莲华峰上路,藤条葛蔓手齐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