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终己靡有他。良辰不我期,当年值纷华。
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
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
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答二郭诗三首 其二。魏晋。嵇康。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但愿养性命,终己靡有他。良辰不我期,当年值纷华。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羲农邈已远,拊膺独咨嗟。朔戒贵尚容,渔父好扬波。虽逸亦已难,非余心所嘉。岂若翔区外,餐琼漱朝霞。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结友集灵岳,弹琴登清歌。有能从我者,古人何足多。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竹下四首 其四。明代。薛瑄。 积雨苔长润,生风竹自凉。谁开延客径,旧作读书堂。鱼跃盆池水,花传瓮牖香。清心时宴坐,远意到羲皇。
古兴十六首 其四。宋代。沈辽。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送卢思敏归天台。元代。贡性之。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往往窟宅乎其间。我尝探奇恣玄览,直上绝壁穷跻攀。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曾逢两仙人,对弈犹未残。㲯毵白发长被耳,千二百岁如童颜。手携绿玉杖,剑佩黄金环。见我拂衣起,念我行路难。问我何从来,延我启重关。授我长生诀,饵我金霞丹。餐松齧柏饮沆瀣,伐毛洗髓涤肺肝。吁嗟凡骨不易蜕,失身又复归尘寰。始知神仙有术终不可以遽学,使我梦寐至今夜夜空与相往还。卢郎天台人,缚屋天台下。年少事远游,仗剑历中夏。才华擅文藻,富贵若土苴。曳裾耻王门,望云念亲舍。浩然欲归养,即日具鞍马。上堂奉旨甘,载拜献杯斝。适此舞綵欢,胜彼途路者。父母见子归,喜气扬双眉。亲戚馈壶浆,邻里将豚鸡。慰藉远归人,老幼咸熙熙。但谙风俗淳,不识乱与离。因君重念山中好,归来已觉输君早。汩没尘埃徒我惭,憔悴形容渐枯槁。今君往矣诚难留,殷勤为谢群仙道。明年二月春正繁,期尔山中拾瑶草。
荅杨从龙给事。明代。杨慎。 仙居深紫府,旅望渺苍波。五夜劳魂梦,三年阻啸歌。云心陶令远,秋兴杜陵多。鱼浦南风便,龙关一羽过。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洞仙歌·雪云散尽。宋代。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