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翻雨戏回溪,溪路迢遥湿翠围。隔竹杏花红万点,何因知我此时归。
除夜自封溪归高渊。元代。何中。 鸳鸯翻雨戏回溪,溪路迢遥湿翠围。隔竹杏花红万点,何因知我此时归。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
何中。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沁园春。清代。顾贞观。 残月幽辉,宿昔见之,岂其梦耶。任寒堆一枕,钿珠零落,尘萦半榻,筝柱欹斜。妾命如斯,郎行何许,裙扇留题满狭邪。鳞鸿便,莫双栖正稳,忘了天涯。也应游倦思家。料不抵,孤眠人叹嗟。向旧青绫底,频偎煖鸭,小红阑曲,遍数昏鸦。雪压霜欺,别来真个,瘦尽中庭萼绿华。谁传语,道春风多厉,强饭为佳。
赠别吴东湖以本省大方伯升湖广都宪。明代。李瑜。 生民十郡起悲凄,无计留恂驻马蹄。怅望紫薇花底月,清光又照楚天西。
秋思。唐代。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吴歌七首 其一。明代。黄省曾。 金铺玉户散烟沙,露径风墟吹远霞。尚忆吴宫全盛日,锦帆西子拥如花。
试端溪石砚偶书二首 其二。宋代。程俱。 人生当复几两屐,我饮宁须三百杯。破砚犹堪磨老境,醉拈椽笔扫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