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东屯北崦。唐代。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
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
浮生:言人生世间一切无定,如浮在水上一样,这里指长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诛求:指官府盘剥。
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异俗”、“殊俗”字样。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远山:指极远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山东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08月北京第1版:第315页—第316页
2、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1090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杜甫迁居这里。他把东屯看作桃花源式的避乱之地了。可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决不会满足于一己的温饱,而是时刻想到多灾难的人民。当诗人在东屯北崦看到空无一人的荒村时,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517页—第519页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盗贼”,竟把可怜的百姓弄得如此贫困。他们一味“诛求”,使这小小的山村空无一人。“盗贼”一词,在杜集中出现近百处,一般都指安史叛军,寇掠中原的外族将士,各地贪官污吏等。这里显然是指蜀中贪官恶吏。正是这批家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灾多难的百姓,他们到处逃亡,就像那些飘浮水面,不能扎根的浮萍。“浮生”本《庄子》里的词,意思是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说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到处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诛求”指盗贼们对百姓的残酷搜掠。“异俗”,指东屯山民们的特殊生活习俗。由于太穷,他们的贫困生活方式,杜甫从未见过。
颔联、颈联描写北崦荒凉景色: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未逢人”影。诗人信步走来,观察了很久。北崦一带,确实是个无人村。江峡潮湿多露,野风迎面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诗人思索得很深很远。
末联,杜甫浮想联翩:远山回首,遥望“战地”,惟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战伐之苦的百姓,他们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五律构思颇奇,首联直抒胸臆,痛责盗贼的诛求,中间四句写景,末句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却与上四句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极具艺术和魅力。
这首五律诗格也特殊。全诗八句,每联皆对,却使人不觉。“盗贼”与“诛求”对,。“浮生”与异俗”对,“困”与“贫”对,仿佛形成两种对抗力量,使人触目惊心。中间二联把空树无人景状,写得真实极了。末联远山回首,战地黄尘,亦对得工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茂林居士忆琴百二绝句 其四十二。近现代。吴玉如。 连宵惨怛梦中思,排遣无方自不支。惊醒残更犹迸泪,哭他脉尽息无时。
游南山。宋代。汪任。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青石生龙文,凛凛常风寒。纵目四无际,陡觉天地宽。直北二江合,水势中分滩。滩横水亦转,曲折束成湾。群峰自西来,险绝如函关。中虚左梵刹,地胜苾刍女。梵修祝圣寿,额自九重颁。旁有石一障,高下数亩间。或列如屏风,或方如仙坛。或立如驻马,或走如奔帆。或侧如虎卧,或曲如龙蟠。或严如卫吏,或罗如星官。或伛如老人,而枯其形颜。或俨如端士,而正其衣冠。或堆如云霞,重叠而聚攒。或涌如波浪,挛属而奔湍。或倾而复举,如猎而兽跧。或腾而不下,如射而禽翻。或先后相续,如朝赴金銮。或参差不齐,如兵方结圆。或平为几案,而可罗杯盘。或突出皋岸,而能垂钓竿。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欢。或声若磬响,或色若豹斑。或累而成塔,或砌而成鞍。或疏而分散,或密而弯环。或巧而非怪,或钝而非顽。虽偶不为配,虽单不为鳏。虽近不相狎,虽压不相残。有室可居佛,有灶可炼丹。有洞可休息,有岩可跻攀。爽气自有余,蒸岚不相干。乾坤所开避,断劚非斧刓。游者可意得,名装不易殚。通天与三峡,若是乌能班。今进无王维,睥睨措笔难。静想瑶池仙,岂不停翔鸾。又疑桃源客,步虚潜往还。我有英贤乐,冥搜思不悭。题名或赋诗,鸠工妙手刊。惜哉岁月久,几至遍圬漫。山僧不好奇,仁者兴嗟叹。爰有老仙翁,寻幽独忘餐。尘土尽去除,林木间自芟。特道方寸地,旧耕同一观。小亭翼其上,游居兴不阑。於此或围棋,纵横势万般。於此或煮茗,江心汲澄阑。於此或燕坐,尘虑一切拌。谁知得真趣,消此白日閒。胜概益增重,清爽弥骈阗。山石虽无情,似有待而言。又况隐君子,寂寂初无传。或隐于仕禄,或晦于岩泉。知音一提拂,岂与山石肩。尧舜吾君民,勋业垂万年。
一剪梅。清代。贺双卿。 寒热如潮势未平。病起无言,自扫前庭。琼花魂断碧天愁,推下凄凉,一个双卿。夜冷荒鸡懒不鸣。拟雪猜霜,怕雨贪晴。最闲时候妾偏忙,才喜双卿,又怒双卿。
和秋日即事韵二首 其二。唐代。王质。 初枫叶外数行飞,瘦竹竿头一点黐。浮世危机总如此,青蛇飞处且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