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沁园春·十万琼枝。清代。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个中迦陵此篇尤为翘楚,被前人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悲凉、幻灭、欲哭无泪、欲隐无地,凡此种种尽包蕴于清丽词藻之间,令人不由黯然神伤。
阳羡词人借徐渭文此图遥祭故国,所拈者为“大题目”,寄寓者为“大意义”(谢章铤语)。在清朝初年,因此种民族情绪而遭致诛杀惨祸者不知凡几,故而,“一幅生绡泪写成”的悲凄后面其实隐藏着凶险的刀光剑影和这一词群非凡的胆力和勇气。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题西溪书舍倒用韵 其二。明代。郑文康。 富贵功名不动心,数掾遥在百花深。先人手种庭前树,长得孙枝满地阴。
除岁卧痾眷焉空门之思缄报沈嘉则丈二十二韵。明代。张元凯。 除岁若为逼,频年苦不登。近怀同逆旅,远讯阻良朋。弃置复谁道,孤危莫我矜。金从橐底尽,丝向镜中增。智岂营三窟,穷犹梦五陵。喜为游侠行,羞作蹶张称。玩世狂司马,还乡老季鹰。补裘多以线,握粟少于升。履败恒穿雪,瓢存但贮冰。啸歌虽不废,杯勺已难胜。湘水沉非易,蓝田卧自应。牝鸡家故索,塞马事无凭。俗薄君平弃,情疏季子憎。莫愁那可得,去病亦何能。岂曰贫而怨,还将忿是惩。腼颜仍住世,被发且为僧。欲借松龛隐,宁辞莲社徵。白云方外锡,绀宇佛前灯。昔去追中驷,今来觅上乘。玄言盈大瓠,长物半枯藤。净海真堪蹈,灵山尽可凭。行藏殊隔绝,缄报涕垂膺。
仰和令君诗。南北朝。徐孝克。 上宰明四空,回车八道中。洞凉容麦气,岩光对月宫。香来讵经火,花散不随风。涧松无异聒,禅桂两分丛。虚薄诚为累,何因偶会同。暂此乖山北,犹可向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