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
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二 登香山。明代。文徵明。 指点风烟欲上迷,却闻钟梵得招提。青松四面云藏屋,翠壁千寻石作梯。满地落花啼鸟寂,倚阑斜日乱山低。去来不用留诗句,多少苍苔没旧题。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百战。明代。何景明。 百战将军死,中原将士哀。山河犹汗马,霄汉已云台。敢料安危势,须还节制才。南征闻日远,消息几时来。
同刘遂初修撰周伯温编修任大瞻经历王继志架阁西山行香次遂初韵。元代。黄溍。 仙驭宾天久,衣冠出此游。祗园金地古,汾水白云秋。谒拜陪诸彦,跻攀展寸眸。始知山水窟,近在帝王州。深岫藏青霭,平芜映绿畴。层台临太液,环海象瀛洲。粤自遗弓剑,无从望黈旒。明庭虚次舍,綵缆旧维舟。陛戟盈千列,灵舆副九斿。祠官侦伺谨,中使往来稠。备礼兼今昔,求神遍显幽。琅函开贝叶,玉瓒荐黄流。肸蚃人天合,辉光日月侔。遥看陈羽卫,疑是问龙楼。花雨缤纷落,香烟泱漭浮。重关罗虎兕,簇仗拥螭虬。去去箫声远,微微扇影收。清都成梦境,尘劫等浮沤。归径缘湖尾,残阳挂树头。举杯相慰藉,分席暂淹留。物色迓行辔,风寒袭敝裘。回瞻天路永,坐感岁时周。恋阙惭衰朽,非材堕谬悠。词休富鸿藻,珍赠若为酬。
追送奎上人还鄞。宋代。释文珦。 随缘游上国,兴尽即言行。今日不辞我,他宵还梦兄。出山云满橐,归路水兼程。无奈汀洲畔,春风草又生。
秋泛。明代。张家珍。 秋水空明放木兰,潮平两岸坐来宽。扬舲远引孤山鹤,垂钓翻疑七里滩。芦苇月明时泛泛,烟波暝色共漫漫。无端忽忆当年事,东海茫茫白浪寒。
自叠前韵示彦舟。明代。黄淳耀。 童仆吾何得,亲知子共舟。翻因同好聚,唤此越乡愁。跃马轻千里,游山慕九州。平生出处意,思共曩贤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