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樵采供衣食,官府饥寒痛逼之。贼满四郊无处采,忍闻半日尽逃移。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四十四。清代。刘鹗。 老军樵采供衣食,官府饥寒痛逼之。贼满四郊无处采,忍闻半日尽逃移。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寄题刘疑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宋代。杨万里。 见了庐山想此贤,此贤见了失庐山。胸中书卷云凌乱,身外功名梦等闲。一点目光牛背上,五弦心在鴈行间。欲吟壮节题崖石,笔挟风霜齿颊寒。
首尾吟七首 其五。明代。陶安。 人于物外莫容心,古淡情怀付雅琴。山阁松风贞白氅,野窗梅月杜陵衾。入厨空寂惟存菜,锄地清高不拾金。须信豪奢非久耐,人于物外莫容心。
洛中偶作。唐代。白居易。 五年职翰林,四年涖浔阳。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二年直纶閤,三年刺史堂。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和王有道二首。宋代。曹勋。 泉南幕府峻华迁,不涉铨曹已自贤。悟物颇闻才半偈,受知顾岂待三篇。青连山顶行行去,香度莲腮细细传。郊外高情想夷旷,诗成无惜襞云笺。
梅魂 其一。宋代。朱晞颜。 幽香和恨结冰枝,栩栩翻疑冻蝶知。几度春风寒不化,一规霜月冷相窥。醉迷驿树青禽在,怨入胡沙佩玉遗。爇尽奇熏招不返,自吟哀些酹清卮。